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

東道主

【談古說今】
主人為何稱東道主
◎仁英

 「東道主」這個稱謂出自《左傳,僖公三十年》:晉文公和秦穆公帶兵包圍鄭國的都城,這是因為鄭國之前曾對晉文公不友善,後來又跟楚國親善的緣故。鄭國的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:「國家危急,如果讓燭之武去會見秦穆公,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走﹝國危矣,若使燭之武見琴君,師必退﹞。」
 於是,鄭文公請燭之武去見秦穆公,燭之武答應鄭文公的請求,在夜裡讓人栓著從城牆上吊下去,進了秦君的陣營。
 燭之武見了秦穆公,他說:「秦國和晉國圍困鄭國,鄭國已經知道自己就要滅亡。如果滅亡鄭國對您有好處,那就請您手下的人員勞累一些,來把鄭國滅亡;可是,秦國要越過晉國,把鄭國便成邊遠的國土,您知道這是不容易的。您為什麼要滅鄭國而來增強您的鄰國﹝晉國﹞呢?晉國的實力增強的話,就是你的力量的削弱呀。如果您放過鄭國,讓它做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,您的外交人員往來,由鄭國供應缺乏的物資,這對您也沒有什麼壞處。」
 秦穆公聽了很高興,就同鄭國在神前宣誓,訂立了和約,並派一個大夫,留在鄭國協助守衛,然後領兵回秦國去了。
 後世就稱主人為「東道主」或「東道」,又把人們花錢請客稱為「做東」或「做東道」,故又有「略盡東道之誼」的說法。
 同時,後人也將「東」當作主方,「西」當作客方,因而稱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為「房東」;主人請教師在家裡教課,便稱教師為「西賓」或「西席」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原文載於九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人間福報第14版「縱橫古今」
其實也就是以前國文課本「燭之武退秦師」一文

燭之武退秦師 魯僖公三十年﹝前630年﹞
 九月甲午,晉侯秦伯圍鄭,以其無禮於晉,且貳於楚也。晉軍函陵,秦軍汜南。
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:「國危矣!若使燭之武見秦君,師必退。」公從之。辭曰:「臣之壯也,猶不如人;今老矣,無能為也已。」公曰:「吾不能早用子,今急而求子,是寡人之過也。然鄭亡,子亦有不利焉!」許之。
 夜,縋而出。見秦伯,曰:「秦晉圍鄭,鄭既知其亡矣。若亡鄭而有益於君,敢以煩執事。越國以鄙遠,君知其難也;焉用亡鄭以陪鄰?鄰之厚,君之薄也。若舍鄭以為東道主,行李之往來,共其乏困,君亦無所害。且君嘗為晉君賜矣。許君焦瑕,朝濟而夕設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夫晉何厭之有?既封東鄭,又欲肆其西封;不闕秦,將焉取之?闕秦以利晉,唯君圖之。」
 秦伯說,與鄭人盟。使杞子、逢孫、楊孫戍之,乃還。
 子犯請擊之。公曰:「不可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。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;失其所與,不知,以亂易整,不武。吾其還也。」亦去之。

No response to “東道主”